我以我眼观世变,方归平淡;
你借我眼瞰天下,始知沧桑!
——石自语
石友们好!
上一期内容作为铺垫,重点阐述概念性东西比较多。
那么从这一期开始,咱们只聊干货,不甩片汤话儿……
——天问——
首先跟各位提出并探讨一个话题:
天然石头的眼睛是怎么形成的?
说实在的,以我现有的知识水平与阅历,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属于地质专业领域内的课题,如果《走向科学》栏目组的专家学者们看到了这个命题能够解答的话,我一定第一个搬着小板凳前排听讲,认真做笔记!
我虽然回答不了问题,但不妨大着胆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权当抛个引子,期待圈内大咖来答疑解惑。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万物是在“地、水、火、风”这四大能量的推动下按照特有的规律和轨迹产生并运行的。
地球初期是由各种石性物质及混合物聚集而成,并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拢宇宙中其它细小天体而逐渐变大的。加上后期四、五亿年前生成的有机物,微生物参与其中,在经过长期地壳运动的物理作用及特别的化学演变过程,最终催生出来一些具有共性固体形态的石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眼石”。(特指内外蒙古的玛瑙眼石及九眼石页岩)与火山运动,造山填海等运动变化有直接关系。
这就是以我个人能力所理解的眼石形成原因。具体的演变过程恕难悉知,仅是大体上的推测,还不足以作为定论。
之所以作为业余爱好者敢于这么写,一是表明个人对知识渴求的态度,二是替广大热爱奇石的石友们提出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玩的更明白,以玩得知,共同提高赏石水平。
——天赏——
这一节,我们聊聊:
如何赏玩天眼及评定优劣
就以我接触最多的戈壁玛瑙类天眼石为主,分别举例分析探讨。其它石种的天眼因为所见不多,便留与熟知其石种的朋友来讲述吧。
大家共知的赏石标准需从“形、质、色、纹、韵”等五大方面去考量评判。
当然这几条是观石最基本的因素,还可以从艺术和市场行情等角度做细分,总结出更多的评价标准,比如“市场珍稀度”、“个体奇巧性”、“艺术创新性”、“历史传承性”、“大众公认性”等等方面做考量,以得到更具权威的公平性结果。
作为普通的奇石爱好者,其实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有的知道一些,实践中也懂一点,但就是讲不出来……
但是,可是 ,它不妨碍他能淘到好石头啊!因为他有独门秘笈啊!
“跟着感觉走”……
嗯,说的有道理,有人就是天生具备好石缘,不服不行!哈哈哈……
好了,言归正传吧。
请各位上眼
这枚玛瑙原石上的眼睛图案是纯天然的,几乎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如果说是画上去的,大概没有人怀疑。
但它百分之一万的就是天生的产物!
您说奇不奇怪?简直就是逆天的节奏啊!
【请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资深石友如果有类似的眼石一定要在评论区里发出来分享一下,私信我也可以,因为我对这类的玛瑙了解太少了,至今仅见这一个。但我觉得应该不会是孤品,从多数玛瑙生成条件来看,一般都是“一窝,一窝”的发现的,存在同属天眼家族的可能性是有的。】
从直观上看,此天眼的确属于高度克隆实体的奇石了。
在同类玛瑙原石中其稀有性和艺术性方面应居前列。
再看一枚同样逼真的玛瑙天眼:
怎么样?是不是一眼就爱上了?
此眼不仅形状完美,最难得的是居然还有眼睫毛,而且还恰到好处的长在应该长的位置。
这就殊为惊叹不已了!以几大评判标准来衡量,每一项都可以打高分。
所以能评高分的奇石,在细节上必定有独特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异于同类,都是可以称为“万里挑一”的。
因为石头的量实在是太大了,多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若想成为公认的精品,没有独有的个性,力压群芳的颜值是不可能的。
以上两个天眼都胜在形状上,下面看一个“色站鳌头”的天眼。
此天眼玛瑙应该是外蒙的东西,表面呈磨砂状,略显粗糙。
整体完整,纹理清晰,绿色8字也相当规正。
最突出的就是眼具三色,界线分明,颜色艳而正。
这就厉害了!
具有双色瞳孔的常见,比如波斯猫……
三色的瞳孔谁有?谁见过?
俗话说得好,“事出有异必有妖”,那么,“石出有异便为奇”了!
同理罢了。
此天眼最大的看点就是具有极高的可赏性,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更可以进一步做艺术创作来提升价值。
赏石,淘石的最大乐趣就是练就一双能发现石中异常的火眼金睛。这个异常还得是千百人看了觉得平常,一经被人点破就令人狠拍大腿的那种,这才是最大的乐儿!
以上几枚比较常见,但有代表性,可供赏石参考。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阅历,才能再市场上抓住精品,避免为了普品而“吃药”。
这一章就结束了。
喜欢交流的石友,欢迎在评论区发图或留言,所见必回!
谢谢大家观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