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孤山不孤清行宫遗址探秘:历史文化的宝藏

05-29

孤山不孤清行宫遗址探秘:历史文化的宝藏

孤山不孤清行宫遗址--浙江杭州西湖中山公园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4年4月28日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

清行宫遗址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山公园,浙江杭州中山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孤山中部,西湖北岸孤山南麓的中山公园,包括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这里是清皇家行宫遗址。虽然已是繁华尽褪、唯剩残砖断瓦,但这里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的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诗”的史实。遗址周边,还有北宋最具代表的隐逸诗人林逋(和靖)墓、康熙帝摹董其昌《舞鹤赋》刻石、中山纪念亭等众多历史遗迹。还有传说中的苏小小、武松墓、白堤、断桥等。


清行宫遗址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史迹之一,曾为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位于孤山南麓,南临西湖。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雍正五年(1727)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1751)在圣因寺西另建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仅存遗址。清末,圣因寺部分园地与西太乙宫庭院连接辟为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2008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行宫整体院落坐北朝南,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园林建筑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墙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

行宫主体包括了文澜阁、中山公园和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今中山公园所在地,是乾隆行宫的中轴线核心区,也是是南宋的西太乙宫所在地。康熙行宫即今天浙江博物馆的所在地。

头宫门为清行宫主入口,系三开间硬山两坡顶木构建筑。台基高0.5米,其陡板、角柱、阶条、垂带、踏垛、象眼石、翼墙青石须弥座墙基等均为清代遗物。

中山公园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狮子,是明代的遗物。左边的是雄狮,右边的是雌狮。匾额为沙孟海题写,楹联为: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

乾隆六次南巡都曾驻跸在此,御书三块匾额曰“明湖福地”、“月波云岫”、“绣壁空青”,还将题咏西湖行宫的诗词书写到了随身之物上。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清行宫遗址改称“中山公园”。今大宫门改成中山公园入口,门前有“复旦光华”,原题匾为“万福来朝”。

清行宫头宫门(中山公园)

行宫八景图

清行宫遗址景区导览图

垂花门遗址

垂花门为清行宫主轴线第二进院落入口,坐北朝南,三开间建筑,东西两侧接抄手游廊。现存青石砌筑的须弥座台基,面宽12.6米、进深4.9米,雕刻有精美的花饰。

那圆的石墩就是垂花门青石须弥座台基遗构。抄手连廊遗迹。

月台遗址

月台为民国(1912-1949)修建中山公园时,利用原清行宫建筑陡板石构件修砌而成,其北缘迭压在原奏事殿台基南缘之上。

奏事殿遗址

奏事殿为清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会见朝臣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第二进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周圈廊格局。现存清代汉白玉云龙纹柱础4只以及台基、柱础等宫殿的基础部分,如地垄石、砖砌柱墩。台基面宽约28米,进深约12米,现仅揭示明间部分遗存。

楠木寝宫遗址

楠木寝宫为皇帝生活起居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第三进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周圈廊格局。现存台基为清代原物,面宽约28米,进深约14米,上有清代汉白玉云龙纹柱础5只。寝宫西侧围墙青石须弥座墙基为清代原物,东侧有前廊接东厢房。寝宫北侧尚有第四进院落,为后照房,现仅揭示部分院落铺装。

沿着清行宫遗址的走廊到头,“孤山”两个红色大字直面而来,仔细看,“孤山”的“孤”字少了一点,有“孤山不孤”之意,据说这两字是宋朝的笔墨。

“孤山”两字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亭子。据说是是上世纪30年代,杭州市民为感谢南洋华侨资助灾民而建。东侧的亭子,为三重檐六角石亭,名“文亭”。从上往下看,屋顶是六角形一般的塔状,塔尖并不高。东为“文亭”,为三重檐六角石亭,1991年4月用静冈中日友好协会的捐款重建,有“善于人同”的题字。

西为“武亭”,为宝塔顶式方亭,四面皆有石壁斗门,斗门有题刻:“仁风扇越”、“无疆之生”、“众善流芳”和“功德崇隆”。

西侧的亭子,为方形石亭,四面石壁斗门,亭内设有石圆桌和鼓凳,名“武亭”。塔尖高立,有十六层的圆墩,从下往上逐渐变小,最上面有莲花苞样的尖头,亭子的四角有莲花瓣样的翘起。总合起来看,就如唐三藏的帽子一样。

沿着“孤山”从左手迎阶而上,有一不大的平台,一指示牌上写着“鹫香庭遗址”,得来全不费工夫。鹫香庭遗址是清“行宫八景之一”。行文介绍:此处丛桂常青,花开时天香馥郁,子累累如瑶珠,旧志所称月中桂也,唯灵鹫山中有之,遂取“鹫岭天香”句意,御题曰“鹫香庭”。遗址边上有好几棵桂花树,树干分叉而又密集。

“西湖天下景”亭,位于绿云径下方、贮月泉东,南宋时此处为御苑一角,也是行宫唯一幸存下来的遗迹。黄文中在此撰写了一幅知名的“叠字联”,据说有12种读法: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玉兰馆遗址

玉兰馆原为清乾隆爱(1735-1795年在位)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此处原植玉兰数株,远望如琼枝玉树,故乾隆题曰“玉兰馆”,并赋诗题咏:“对峙白琳树,迎阶为我开,判春标谁致,名馆称清裁。一饷教神往,他时待客来,举玉非暴蔺,自分谢聆材。”现遗址展示部分包括玉兰馆台基、西厢房台基、庭院、戏台遗址。

鹫香庭遗址

鹫香庭原为清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此处丛桂常青,花开时天香馥郁,子累累如瑶珠,旧志所称月中桂也,唯灵鹫山中有之,遂取“鹫岭天香”句意,御题曰“鹫香庭”。现遗址展示部分包括鹫香庭台基、庭院、走廊及围墙遗址。

“西湖天下景“亭子

清行宫御花园改建而成的中山公园,其中以平台东面的“西湖天下景”最为著名,一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楹联,既可顺读,也可以倒读,还可以拆开来念。

园中央是一亭子,其上挂有苏东坡诗句“西湖天下景”的匾额。

西湖天下景亭始建于南宋,取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为亭名。亭为单檐歇山顶四角方亭,四犄角有坐栏,前临水池,背倚嚵岩,藤萝苍翠,幽雅宜人。两旁的对联也很有特点:上联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下联是“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对联是黄轩的曾祖黄文中写的。用不同字体的叠字描绘了西湖风光。此联巧用叠字,顺诵倒读都能成联。有人将叠字折开,读作“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别有一番情趣。这个亭子就在行宫的御花园。

山顶东部树荫下有一座造型精致的亭子万菊亭,为歇山式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方亭,为纪念在杭州举办第一届菊展的种菊名家张又莱而建于1933年。匾额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所题,他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捐给国家118件国宝,与妻潘素风雨同舟、琴瑟和鸣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

张又莱是一位退役的民国海军中将,曾留学日本,非常喜爱菊花。1928年秋天,他在居所附近的钱王祠举办了杭州市第一届菊展,展出品种达1100多种。1933年张又莱去世后,弟弟张衡(民国时期杭州的议长)将哥哥保存的菊花品种及其照片等有关资料都捐赠给了杭州市政府。从此菊花栽种开始在杭州普及。

万菊亭后面有块碑记《万菊亭碑记》

碑文内容:万菊亭,为纪念种菊名家张又莱先生,建于1933年。张又莱先生是一位退役海军中将,曾留学日本,爱菊成癖,退休以后,购置杭州上城区横紫城巷房屋,并以“万菊园”名其居所,又在湖墅购地为圃,种桃养菊,广收菊种,着力培养菊花。1928年秋季,张又莱先生在居所及附近的钱王祠举办了杭州市第一次菊展,展出品种达1100余种之多,盛况空前。1933年张又莱先生去世,其弟张衡先生将其所存菊种及照片、图片以及有关资料悉数捐赠给杭州市政府。从此菊花栽种开始普及杭州。市政府为纪念张氏兄弟之热心壮举及对杭州菊史的贡献,在孤山建“万菊亭”,并在亭旁树碑记载这段史实以志表彰。时历七十春秋有余,惜碑石已损毁。2007年在西湖孤山整治工程中,重新立石,以彰缘由。

二零零七年初夏章德根撰 沈立新书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立


再朝山上走,就到孤山顶。

绿云径是乾隆皇帝御题的“行宫八景”之一,这里密林笼翠,假山奇峰突兀,林间经常烟云滋润,引人入胜。两座俏伶的假山,堆云砌玉般地矗立在眼前,如飘然的闲云,这就是“绿云径”了。

绿云径是中山公园内的一处胜景。整组假山叠石全用太湖石堆砌,显得气势自然而又幽雅。此地密林笼翠,烟云滋润,寻幽探胜,尘襟尽掸;草木丛中更见假山奇峰苍劲挺拔,古意盎然,加上周围的花木衬托,望之蔚然深秀,特别清新幽静。“绿云径”是杭州孤山满清皇帝行宫的少数遗物之一,当年康熙喜爱之物。七窍玲珑的假山石,苍劲挺拔,古意盎然。只能凭空想象曾经的繁华。


绿云径旁还有领要阁遗址,当初也是行宫八景之一,可惜兵火之下,这些精美的建筑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今只剩下两组台基。

领要阁遗址:领要阁原为清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湖山幽邃,不可胜穷,只能略观大意,差领其要,故乾隆题曰“领要阁”,并赋诗题咏:“岚霭朝哺碧,湖山趣不穷。一时期领要,千古有高风。借问双峰侧,何殊六法中。惟观其大略,靖节许相同。”现存两组建筑台基。

假山石侧面原嵌有诗碑,网上资料:石上嵌一诗碑,刻诗描绘孤山景色,并赞其为国内园林之绝胜。诗后有一方篆章“政在养民”,据说是乾隆所写。石侧面嵌有乾隆皇帝的四块诗碑,各题诗歌一首。其中一首:径纡探绝胜,森秀入苍云。苔迹时留印,樵斤未许闻。蒙蒙湿鹤毳,濯濯润螺纹。谢傅东山好,微嫌丝竹纷。此诗作于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即他第一次到杭州时。

关于杭州孤山的得名,有好几种说法:

它孤零零地处在西湖边的诸峰之外,被湖水包围,独立不群,故称孤山;它浮于水上,像个孤单的岛屿,故名孤屿;因为它四面环水,宛如仙境,又名瀛屿;又因为上面植有许多梅花,寒香远送,被唤作梅花屿。孤山面积只有0.2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也仅38米,但历来为风景胜地,也是西湖人文荟萃之处。

四照亭原为清乾隆帝(1735-1795年在位)御题“行宫八景”之一。亭居孤山之巅,湖光山色,环绕辉映,旧有清雍正帝(1722-1735年在位)题额“云峰四照”,故乾隆题曰“四照亭”。现石制须弥座台基仍为清代遗物,亭系1956年依原样重建。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运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闻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岛,白居易称之为“蓬莱宫在水中央”。南宋这里兴建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作为御花园,清康熙年又辟为行宫所在地。孤山自然风景绝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诗为证“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波士顿犬图片

水晶消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