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唐文宗为何钟爱“鄂州团黄”茶?

04-19

唐文宗为何钟爱“鄂州团黄”茶?

青砖茶系采用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一鄂西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750-1500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青砖茶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发酵、筛分、压制、干燥制成。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汤色,红黄分明,叶底暗黑、粗老。

唐太和年间(827~836),因唐文宗特别喜爱 “鄂州团黄”,下诏羊楼洞及其周边地区“普种此茶”,并赐对联:“松峰山上茶,羊楼川溪水”,横批:“洞茶天下”。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成书于大中十年(856年),原书四卷,今仅存一卷。《宋史·艺文志》所登四卷,与王尧臣崇文总目四卷手录本基本相同。两个版本可能都是收集转录而成的。其中只有“茶”的内容很详细,分产地、销区、品质优劣等内容,与《茶经》、《茶录》等有同样的考证和研究价值。

《膳夫经手录》里面提到了茶砖,茶饼,茶轴(千两茶)。

茶砖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方斤厚片:方形斤重厚片,这就是茶砖的描述。现在没有出土实物和图像。近似可以通过宣化辽墓壁画(毕竟辽墓壁画是离大中十年(856年)最近的茶图)进行推想。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採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已东,淮海之南,皆有之。今略举其尤处,别为二品总焉。 新安茶,今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地亦不下。故析而言之,猶可以首冠诸茶。春时,所在吃之皆好。及将至他处,水土不同,或滋味殊于出处。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由此尤可重之。自谷雨已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其为功德也。如此。

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其於济人,百倍於蜀茶,然味不长於蜀茶。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於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皆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然虽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 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江陵南木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己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建州大团,状类紫笋,又若今日大膠片。每一轴十片余,将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极苦,唯广陵、山阳两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曰疗头痛,未详(以上以多为贵)。 蒙顶(自此以降,言少而精者)。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虽非蒙顶,亦希颜之徒。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又尝见书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峡州茱萸簝,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岳州浥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於茱萸簝。此种茶性有异,唯宜江水煎得,井水即赤色而无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每斤(捆)至百余斤,率不甚麄弱。其有露消者,片尤小,而味甚美。 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 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山者。 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上下,及至岭北,与香山、明月为上下也。

崇州宜兴茶,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为列。 宣州鹤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东川昌明茶,与新安含膏,争其上下。 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祁门所出方茶,川源制度略同,差小耳。

由于其青砖茶名声在外,中俄的茶贸古道应运而生。鄂州团黄茶它出乡关,游江河,越长城,穿大漠,一路向北,昼夜兼程,筚路蓝缕,前人们用坚实的脚步,踏出了地球上跨度最长的中俄万里的陆路茶道。

唐河彩石价格

地图鱼能长多大和什么鱼可以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