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茶,是“知道的人多,喝到的少”。其原因是:“名气大,产量少”。
一是产区比较窄,仅限于四川雅安、湖南岳阳、安徽霍山等传统地区;
二是产量和销量很少,黄茶在茶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明代许次纾的 《茶疏》中就有黄茶生产、采制、品饮等相关的记载,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黄茶历史
清朝是黄茶的巅峰时期,各地发展的黄茶工艺逐渐成熟。与此同时纷纷出现大量黄茶,例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很多黄茶制作技艺也失传了。再加上红茶的口味更受外国人的欢迎,为了利用红茶、绿茶出口,黄茶的产量被压缩,因此黄茶在市场中的占比不高。
黄茶特点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特点是黄叶黄汤。相比绿茶,黄茶茶性稍温和,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千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
黄茶工艺
①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②揉捻:黄茶的揉捻要趁热揉捻,在湿热作用下既有利于揉捻成条,也起到到闷黄作用。同时,热揉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过程的进行。
③闷黄:闷黄是黄茶制作特有的一道工序。根据黄茶种类的差异,进行闷黄的先后也不同,可分为湿胚闷黄和千胚问黄。
④千燥:黄茶的千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