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非遗传承人专访:贡茶制作技艺的后继者,普洱茶成功申遗

11-30

非遗传承人专访:贡茶制作技艺的后继者,普洱茶成功申遗

古茶园(图片来自云南省非遗网)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中国茶申遗成功#,11月29日,当这一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被广大网友所热议时,点进话题中,就能看到国人愉快又欣喜的消息。当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自古以来,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更在不同的地域之上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品类和风俗。细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其由来自全国的44个子项目联合申报。其中,来自云南省宁洱县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就位列其中。这项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制作工艺,在数千年的岁月中跌宕中愈久弥新,香味悠长。就在中国茶申遗成功后,封面新闻专访到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兴昌,他说到了自己与普洱茶紧密相连的一生。

一生与茶相伴

“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

“我就是昨(29日)晚知道申遗成功的消息,当时非常激动,又可以说非常感动的。”出生于世代从事普洱贡茶制作的人家,李兴昌的童年,也是伴随着普洱的茶香度过的。他生在茶山,长在茶山,与茶相依相伴,在父母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每年采茶季节来临时,父母忙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李兴昌

“记得那个时候采茶队去山上采茶,来来往往要走4个小时。但我的父母就被嘱咐在家好好休息,来时我还觉得奇怪,原来是要我父母休息好,等茶叶采摘后一气呵成地加工完。他们的技术技能,可以说也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信赖。”到了1987年,李兴昌也下定决心进入到普洱茶事业中,而这一晃,就是35年的光阴。

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李兴昌解释到,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因为至清朝时,云南普洱茶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皇室贡茶。

李兴昌

“清朝雍正年间,也就是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在云南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雍正十二年的《禁压买官茶告谕》中有写:‘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送’,由此可知那时每年进贡宫廷的普洱茶,是在思茅厅采办的。”

同时据史料记载,云南古六大茶山在清朝雍正时期达极盛时期,《檀萃滇海虞衡志》中写到:“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从中可知当时普洱茶的盛况,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成风,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而普洱茶的荣耀,也一直持续到清末时期。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贡茶制作技艺后继有人”

李兴昌

时光辗转来到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项古老的制作技艺,数十年来,李兴昌潜心研学普洱茶传统技艺,把这门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

“我们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用于制茶技艺的传习。又在2012年,成立了传习基地,并在当地高级职业中学内设置传习内容,把普洱茶课程成为当地成人及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这个基地到现场,已经10个年头了。”李兴昌说到,从2009年至今,从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及传习基地走出的制茶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人。

“贡茶制作技艺后继有人,非遗也不是一潭静水。”李兴昌说到,当下虽在刻苦“钻营”这项技艺,但不过是经营的“营”,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但技艺的传承,首先要坚持根本守正的传承底线,这样才能把优秀的文化不断传承。“传承还不够,还要发扬光大,所以在技能传承的基础上要创新。创新是在完善技艺中的不足和缺陷,也要实现生产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李兴昌总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翡翠珠植物

玉石雕刻工具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