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往往与高洁、正直、秉直、
不屈不挠、坚强这些非常正面的词
不过这些词也确实与
竹非常的匹配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其实经常能看见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物品
水果篮、牙签、筷子、凳子
虽然都是生活中很常见
十分不起眼的物品
但他们确实无形之中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
竹子不仅喂饱了我们的国宝熊猫
还让一个农村小伙
彻底改变了命运
洪建华
安徽徽州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黄山学院艺术系徽雕首席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徽州雕课程指导教授。
小编已经将他的简介简略了
百分之八十
留下了较为重要的几个~
传承人、教授看着这个人好像牛
各位
不是好像、不是感觉
他真的就是很牛!
他出生在黄山市的一个小山村
读完了初中便出来社会打拼
说起他和竹子的缘分
要从他家前屋后的那片竹林说起
人与人能日久生情
人和竹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打小他一直喜欢在竹子上刻刻划划
所以初中毕业后
他就跟着舅舅学木匠
但是只喜欢刻些花鸟虫鱼的活
其他的木工活总提不起兴致
不得不半途而退
不跟着舅舅学就没有收入来源了
他自然就开始考虑着自己的未来
他开始遍访当地有名气的
木雕、砖雕艺人白天拜师学艺、临场观摩
晚上则潜心钻研各种关于雕刻的专业书
拿着图谱边看边试
学到了一些雕刻皮毛的洪建华
之后去到了一家木雕家具工艺厂打工
在工厂里他了解了木、竹等
不同材质的雕刻技艺
和不同师傅的不同风格的雕刻手法
让他兼容并蓄
形成了技艺独特、自成一体的雕刻风格
就是他
“通了!”
洪建华将“徽州三雕”的
透雕、浮雕、线雕
等传统技法运用于竹雕上
他反复试验
并悉心钻研几乎失传的高浮雕技法
很快他的竹雕作品
以厚重的人文题材
精湛的镂雕技艺、精美的构图造型
吸引了许多商家和收藏者慕名而来
在洪建华成功的道路上
还有一个人在身后的支持
张红云
张建华的妻子
他们相识于木雕家具工厂
他们互相学习、不断的敦促对方成长、进步
夫妻俩经常对着《竹刻》
这本书临摹练习
有一次他们雕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就兴高采烈的跑去市场上
想要将作品卖出去
但是现实光速打了他们的脸
因为即便是非常喜欢他们作品的人
最多也只愿出五十元钱购买
被打击的他们
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
他们得出要想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作品不仅要好、还要独特
所以洪建华强调在原材料
竹雕技法强调在原材料造型
基础上进行巧做
在展现了竹子丰富的纤维层次美的
同时也提高了竹雕匠人们
构思和雕刻的难度
妻子负责作品的销售
洪建华专心雕刻作品
两人里应外合
渐渐的在雕刻界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2006年
竹刻作品“竹林七贤”笔筒
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
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这也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故宫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
而后在2008年
他筹资700多万元
在徽州区地标的文峰塔下建起了
竹溪堂洪建华竹木雕刻精品艺术馆
08年的700多万
你没点水平能筹得到?
不可能的~
自从建了博物馆后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许多的专家、收藏家都慕名而来
随着交友圈不断扩张
他也吸取了众多雕刻名家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的将自己的
雕刻技法提高、完善
而近期他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竹雕
而是扩展到了各个材料
木雕、根雕、各种雕刻种类
他都有所涉及
他将自己独特的雕刻技术
融进自己的雕刻作品里
他从雕刻艺术的角度
体现了光彩夺目的徽文化
成为展示徽州雕刻精湛技艺的窗口
和传承弘扬博大精深徽雕文化的载体
从16岁拿起刻刀到今天
洪建华与雕刻相伴了
33年的时间
他以其镂空雕刻层次分明的
惊人雕刻技巧矗立在竹雕界的中心位置
从农村小伙到学院教授
再到徽派竹雕传承人
洪建华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在专研雕刻上
正因为他不断的专研、努力
才改写自己的命运
成为了当代的雕刻大师
小编不知道
努力是否一定会成功
但是小编知道
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所以在我们成功前请继续努力!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和转发下吧。谢谢!
合作、投稿可以私信大绘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