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法是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的重大创新,没骨法相较其他表现手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对线的运用上,如“白描”、“双钩填墨”,都强调“线”的重要性,把线称为“骨线”,南朝谢赫“六法”有“骨法用笔”。“没骨”的字面意义是“隐匿骨线”或者“不用骨线勾勒”的绘画方式。没骨花鸟画是以墨、色为骨,通过颜色的浓淡干湿、快缓疾驰、笔的顿挫来表现线骨。
对于没骨的绘画方式起源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张僧繇画以色彩渲染而成的“凹凸花”,被认为是“没骨花”之初祖。这是源于佛教的传入中国后,印度的晕染法随之输入,张僧繇受其影响而产生此画法。在五代时期出现了“徐熙野逸,黄家富贵”两种风格迥异的花鸟画风格。他们对没骨花鸟画的起源及重要影响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中有不少的篇幅分别论证,从中可见在当时“没骨画”绘画形态已经开始接纳并进行创作实践,这丰富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
传统绘画讲究“师古人”、“师造化”,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在“师古人”的基础上,重视写生,观察生活,不断创新,走出了灿烂的没骨花鸟画的历史轨迹。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作用之所在正是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唤起人之内在本性对于“美”的理想和深层的审美期望。愿庄彬女士的没骨丹青展现更多的异彩……
庄彬
1979年,黑龙江生人,自幼随父临习书画。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统水墨高研班。现于北京荣宝斋画院花鸟画家、中国传统国画花鸟艺术实践者、中华珍宝馆拾英艺术家、沐墨工作室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