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周尚均:寿山石雕的传世大师,业界无人不晓“均”

03-24

周尚均:寿山石雕的传世大师,业界无人不晓“均”

清朝作为寿山石向宫廷进贡的高峰期,在皇宫内收藏着数量众多的时代精品。其中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留下匠人的名字,这和古代重士轻工的传统不无关系。


在此大背景下,匠人若想留名实属不易,能得以流传,更是艰难。


然而,一些因过于出色而被从民间选中进呈宫中的寿山石雕上,依然保有艺人的款识,也为那些最初的大师们留下了宝贵的姓名。“尚均”,就是其中之一。

清 周尚均刻寿山石伏虎罗汉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周彬,字尚均,生卒年不详。从目前已有资料和传世之作来看,约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生人,比寿山石雕开端的另一巨头杨玉璇晚了五六十年,甚至有传言他就是杨玉璇的弟子(但龚礼逸也指出:“取径不同,谓出其门,似乎不类。”)


与杨玉璇生前的备受赞誉相比,周尚均成名则晚了许多。从清初时名气不大,到清后期时和杨玉璇二人并称,“双峰并举”,经历了一个流传与渐化的过程。

清 周尚均 将军洞芙蓉石马鸣菩萨坐像 福建东南拍卖2017秋拍释出

关于周尚均的艺术风格,最经典的评价还是龚礼逸《寿山石谱》中的记载:“周尚均,名彬......其所制石,旧家多有之,显杨之制精工,而周所作朴茂......”


“朴茂”二字,听上去既有朴实之感,又有华茂之意。当时大部分寿山石雕刻都取径杨玉璇之精雕细琢,而周尚均的风格却自成一派,卓然不同。不仅如此,不论是印钮章石、人物造像、文房小器,都造诣独到,蔚为大宗。

周尚均作钮 田黄石凤钮朱文椭圆章 福建东南2014秋拍释出

尤其是印钮。清代文人徐康在《前尘梦影录》中写道:“印钮以尚均制作为第一,杨玉璇次之,皆国初名手也。”


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从中可以看出,周尚均与杨玉璇均以制钮为长,而“尚均钮”在有些时人眼中,似乎还要技高一筹,可称第一。

清代尚均双狮钮章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尚均钮”似乎无意以华美精致与他人论高下、较短长。相反,周尚均降低了纹饰的复杂程度,加强了体量感。其刀法率真,极具穿透力,毫无甜腻的赘余。

他的兽钮无论形态还是体感都显得稚朴,有时在关节窍要处也有意生硬,但开丝点毛均极其细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足见周尚均的奏刀功夫其实极为细腻。

由小观大,尚均钮中所呈现出的“拙”意,实际上也贯穿了周尚均的整体艺术风格,是周尚均对“宁拙毋巧”这一审美趣味的有意青睐。

周尚均的灵感不仅源于晚明寿山石雕厚朴重拙的一面,也来源于清代中后期文人热衷于收藏考订青铜、金石碑拓的审美风气。周尚均雕刻的修辞特点因此更具有金石味,更硬朗。

清 周尚均 将军洞芙蓉石丹凤钮方章 福建东南2019秋拍释出

除了钮章雕刻之外,在龚礼逸的《寿山石谱》一书中还有一处不起眼的记载:“周所作朴茂......石钮亦多立兽,间刻写意山水,树木用大浑点,谓之薄意或作博古璃文平钮。”

说到“薄”之一字,就是周尚均擅长的另一个方面了。他的浅刻纹饰不同于一般的阴刻线,细入秋毫,毫无滞迹,繁而不乱。即使刻痕极细,仍可见浅深轻重。

在其印台上常见的浅浮雕锦褥纹和其他装饰性图案,也被称为“回头纹”、“不断纹”,博古意味浓厚。

清康熙 周尚均制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北京保利拍卖2011年释出

这正是邓散木在《篆刻学》中所说的:“薄刻方袱,四裔分垂印之四面,以带束之,袱之表,镂为文锦,垂处作襞积纹。”

此“锦袱”技巧其实就已有了向薄意过渡的痕迹,说他是西门派薄意的遥远发端之一,并不夸张。

作为寿山石的源头之一,周尚均以其朴茂的风格,厚拙的审美以及出神入化的刀工,为后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寿山石史上令人景仰的一代宗师。



八骏图真迹

荷兰猪寿命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