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两大博物院青铜器盛宴:美轮美奂,惊艳四座!

06-05

两大博物院青铜器盛宴:美轮美奂,惊艳四座!

阿伦按:

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诗经·郑风》

逛博物馆,你一定会遇见青铜器,而华夏悠悠,已发现的超10万件青铜器里,没有谁像它这样名副其实:

一朵盛开莲花,一只展翅仙鹤,脚下方形的青铜像晕染千年的碧波,潜伏着狰狞怪兽。

仰望波澜,鹤鸣铿锵闻于九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世纪,吞吐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一切的重现从1923年8月开始。这年中原旱灾千里,在河南新郑李家楼附近,一个叫李锐的乡绅见庄稼奄奄一息,决定在院子里打井碰碰运气。

好运,还真的来了。

在他指挥下,工人挥汗如雨挖着,突然铁锹像撞到了金属,传来清脆的叮铃响声!

大家赶紧停下来一看,黑漆漆的泥土里,深绿色的光芒若隐若现。

小心扒开土层,只见横七竖八卧着各式形状奇异的青铜:

李家菜园的人不知道,这束光来自2000多年前的华夏,而脚下的这座挖了一半的土井,赫然躺着春秋时代的一位郑国国君。

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了数百件精美器物,包括17件青铜甬钟、2件青铜盘、4件青铜壶,此外还有琳琅满目的铜铃、铜簋、铜匜、铜饰件等等。

宝藏重现,举世关注。在所有青铜器里,有2件青铜壶尤其引人注目:

这2只青铜壶,原本只发现了青铜壶身,正当大家找壶盖时,第二天2只青铜立鹤出土,底盘宽大似有玄机,有人试着轻轻合上,果然完美合璧!

两千年时光,金戈铁马虽化作泥土,昔日荣耀却盛满壶身。

就这样,莲鹤方壶重见天日,洗去千年尘埃,傲然站立于世人面前。如今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被两大博物院捧在手心,奉为镇馆之宝。

与此同时,莲鹤方壶还被中外学界公认为“东方最美青铜器”,位列永久禁止出国文物,还登上了“东周青铜器”主题邮票。

如此盛誉之下,相信你一定想知道:

中国青铜器如星河沙数,莲鹤方壶为何能艳压群雄?我们该如何欣赏?

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神秘郑国,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文化魅力?

接下来,阿伦为您揭秘。

01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青铜时代的最美绝唱

走近莲鹤方壶,相信所有人第一反应是:好高大!

没错,作为青铜壶,莲鹤方壶体型巨大: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这1米多的高度,让它超过了大多数的春秋青铜壶。

青铜壶是一种水器,在两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往往用来祭祀盛酒。

莲鹤方壶这件庞大的盛酒器,当年不知曾盛满多少美酒。让人不但好奇郑国祖先的酒量,更为它的繁复形制和精美纹饰沉醉。

首先,莲鹤方壶形制异常华美。一眼望去,整件壶呈椭方形,如一段斑斓古木,爬满了各类动物:

在壶身颈部,前后装饰着龙形扉棱,左右两边则是翘臀卷尾的龙形耳,龙身遍布不规则的镂孔,前腿套着一只圆环。

另外在壶身腹部四角,还各自站立着一只神兽。

这四只神兽长着弯曲外撇的双角,双角顶部像盛开了四瓣的花朵,还向上打开了双翅,仿佛下一秒就能飞走。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壶身底部也不单调:四只怪兽默默蹲伏,形象和壶身腹部的神兽非常相似。

这还没完,再往下到了青铜壶的圈足,这里还有——两条远古飞龙承载着整件青铜壶,它们高昂龙首,龙角弯弯曲曲,吐露着上勾的长舌,似乎正托举漫天流云,弯腰卷尾用尽力气。

到这里,欣赏完上面这些上古神兽图鉴,让我们再来品品莲鹤方壶的纹饰。

在鸿蒙一片的先秦时代,青铜器作为祭祀和权力的象征,为了突出拥有者的威势和地位,往往会把纹饰制作得繁复狰狞,让人在心理上受到极大震慑。

正因为此,和所有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一样,莲鹤方壶作为祭祀用的重器,2500年前的工匠用朴素的双眼,捕捉了他们脑海里所有令人生畏的动物,比如毒蛇和虎豹,掺杂上幻想的翅膀、犄角和利爪,组合成各类复杂抽象的蟠螭纹和兽面纹

当这些素材制作完毕,接下来如同复制粘贴,把它们一键同步到莲鹤方壶的壶身。

比如壶身的垂腹遍布交错突起的蟠螭纹,像一条条缠绕在一起的无角龙,此外还有睁大双眼的兽面纹,冷冷注视着看客的双眼:“看!我很可怕!”

不过当青铜壶来到顶部,一切刻意营造出的阴森气氛,陡然间烟消云散,这里仿佛另一个晴朗的世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只仙鹤在怒放的荷花花瓣里伸展着双翅,等待飞往一片云淡风轻。

闭上眼睛,似乎听见九天鹤鸣响彻山野,清风吹拂下田畴交错,有人高歌一曲郑国歌谣: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如此精巧,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莲鹤方壶的制作工艺令人赞绝,标志了春秋时代范铸青铜中分铸法的成熟。

所谓分铸法,也就是将各个部位分别铸造后组装。

根据专家复原,2500年前的工匠,先铸造出青铜壶身,然后制作出龙形双耳、扉棱和各种怪兽,利用榫卯原理套接拼装而成。

而仙鹤、莲瓣以及圈足下的双龙,则是分别铸就后使用焊接技术,天衣无缝结合成一体。

如此制作出的莲鹤方壶,荷花盛开在壶顶,仙鹤翱翔于青铜。

这份轻盈如阳光冲破阴霾:莲鹤方壶这件器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突破了商周青铜器的一个时代。

一方面来说,这种静中有动的造型,不再局限于仅仅装饰静态的威严怪兽,不但前所未见,还打破了商周青铜器素来凝重神秘的风格。

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设计既反映出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全新风貌,更投射了那个时代轰轰烈烈的变化风潮。

在这股充满血与火的浪潮里,郑国——这个莲与鹤背后的春秋诸侯国,像一抹清凉,赋予了莲鹤方壶另一重文化上的魅力:

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0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声淫?诗经的最大误解,每句都是朋友圈金句

文物是文化的缩影。要重返2500年前的郑国文化,让我们打开那部记录春秋世间百态的中华典籍——《诗经》。

在《诗经》里,“十五国风”是从15个诸侯国地区搜集的民间歌谣,其中《郑风》现存21首。

这21首没有留下作者的诗歌,像一幅幅新闻照片,真实封存了郑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其他“国风”相比,千古以来“郑风”一直饱受争议和批判,背负着“淫”的指控。

最早来自孔子一句“郑声淫,佞人殆”,随后发展到宋代朱熹,则将“郑风”和“淫乱”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其中多处爱情描写,可能现场只是露了胳膊的言情剧,到了朱熹变成了露出白大腿的爱情动作片。

春秋战国装束复原,来源:装束复原

究其本源,郑国被黑得很冤枉:孔子认为的“郑声淫”,其实是指“郑声新”,另外“郑声乱雅乐”。这个“淫”指的是放纵或迷惑,比如富贵不能淫。

也就是说,孔子很大程度上认为,郑声的“淫”,在于它作为新兴的民间流行歌曲,冲击了贵族的高雅音乐。

而到了千年后的朱熹,《诗经》的音乐已经失传,于是他发展了“淫”的涵义,结合“存天理,灭人欲”,将郑风诗歌和羞羞场面联系起来,从此将郑风钉在淫乱的印象里。

这些争议喧嚣了两千多年,直到近代,才逐步烟消云散。

随着《诗经》研究的兴起,以及莲鹤方壶这种重大的郑国考古发现,历史深处的郑国文化,一点点被拨去雾霭,回到了“思无邪”的本真。

用今天眼光看,《诗经》里的郑国是一个温情的存在:这里地处天下之中,溱、洧河水交汇,占尽地理优势,商业与文化极度繁荣。

于是,一切如莲鹤方壶顶端的美景:

暖风吹过郑国田野,在大片盛开的荷花里,既有嬉戏打闹的少男少女,也有街边巷陌的平凡夫妻。

他们把喜怒哀乐的点滴留在了诗里,弥漫成华夏文化中的郑国之风。

这股风即便吹了2000多年,到了今天,依旧能够触动人心,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朋友圈金句!

春秋战国装束复原,来源:装束复原

让我们把《郑风》里散落的小诗连缀起来,穿越回2500年前的郑国现场:

首先,你作为男主出场。春秋时代天下大乱,郑国姑娘眼中的美男子可不是小鲜肉,而是要像套马汉子那样威武雄壮: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诗经·郑风,羔裘》

没错,裹上一身奢侈品羊羔皮草,强壮有力豪气冲天,这样的人才能担当重任!

走过熙熙攘攘的新郑街市,四方财货汇聚,让你目不暇接。不知不觉间来到郑国人最爱的偶遇地点——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 qí ,意为青灰色)巾,聊乐我员

《诗经·郑风,东门》

茫茫人海中你感叹:漫步在这东门,美女如云匆匆而过,却无人能走近我的内心。

蓦然回首,一位素衣深青头巾的姑娘擦肩而过,让你左右徘徊,辗转反侧。

怅然若失地走出东门,眼前都是她笑起来弯弯的眉眼: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

你在心里骂了自己无数遍:青青的衣领,悠悠的心情,纵然我不曾寻你,你怎忍心断了联系?踱步在这城阙,一天见不到,白云苍狗竟如三月般漫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随后柳暗花明,在一个白雾缭绕的清晨时光,你再度与她相遇。就这样静静对视,连时光都停驻: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当然了,金风玉露一相逢,带来的有时不只是浪漫,还有流言蜚语的麻烦。

面对你的猛烈攻势,姑娘一顿吐槽: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也就是说:喂我告诉你,别踩我家菜园,别折我家檀树!

不是我舍不得,而是我哪儿经得住左右邻居嘀嘀咕咕,就算我放不下你,人言可畏,我更怕社会性死亡啊!

得了,你想想也是,那么耐下性子断联一段时间吧,可没多久,姑娘忍不住来找你了:

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山上扶苏茂密,池里荷花盛开,我见不着小鲜肉子都,就来看看你吧!

流年时光悠然而过,你们最终携手走过婚礼,过上了一间小屋和两个人的安稳生活。

在一个黎明破晓的时分,你一边幸福地赖着床,一边感叹曾经的浪漫,所幸已化作彼此相守的一抹温情: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老头,快醒醒,鸡都叫了。”

“哪儿有,天没亮。”

你推开窗,启明星点点亮光,夜宿的鸟雀开始吵闹,就等你跨上弓箭打来口粮。

拎着野鸭大雁,你兴冲冲推开家门,她一边生火做饭,一边张罗着小酒。

静静看着这一切,就等酒足饭饱,她弹琴你鼓瑟,所谓的与子偕老,也不过一餐一饭,一人弹琴,一人相伴。

可以说,《诗经》的大部分郑风歌谣,记录了平民百姓简简单单的小日子,见证了催生莲鹤方壶的这方郑国土地:

在这里,庄严肃穆的神权渐渐散去,新声夺人的民间百态正在苏醒。

正因为此,郑风既融合了《诗经》中固有的创作,又创造出真挚的新鲜风格,时至今日仍能感动人心。

而郑风的新旧一体,正如莲鹤方壶将新旧融于一身,淬炼出一骑绝尘的美丽:

它们仿佛等待着背后的郑国酝酿一场盛放花事,那只展翅欲飞的仙鹤,正高昂起头颅,仰望此后两千年的华夏天空。

阿伦说:

历史星河,百川沉浮,无论是莲鹤方壶,还是《诗经·郑风》,它们虽风格新颖,情致摇曳,但这一切可不代表郑国仅仅只有缱绻的贪恋。

恰恰相反,这一切除旧布新的可能,不仅脱胎于春秋乱世、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更建立在郑国几代人的血肉厮杀之上。

27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郑国历经几代国君励精图治,崛起为实力强大的春秋小霸。

根据《左传》记载,仅仅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对外战争就多达17次左右,而且一半以上取得了胜利。

正是在铁血竞争里站稳了脚跟,郑国在诸侯间建立了强势的国家资本,开始敢于打破西周时代的礼数与传统。

由此一来,无论反映在莲鹤方壶上的新风格,还是记载于民间歌谣中的新风气,在郑国国土如火如荼,在中华天空留下了一抹亮色。

而2千多年匆忙而过,莲鹤方壶出土后,同样见证了华夏的浴火新生。

根据资料记载,李家楼郑公大墓的发现轰动了20年代的中国。

莲鹤方壶作为其中“新郑彝器”的代表,为了躲避军阀霸占,它们随后被秘密转往开封,在金石大家罗振玉的帮助下,完成了初步整理和修复。

而到了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华夏山河挣扎在战火里。

为了保护莲鹤方壶在内的“新郑彝器”,爱国人士和文物专家冒死将几百斤重的青铜器打包,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到后方重庆,借住在当时中央大学的磁器口校区,一藏就是十几年。

就这样来到1949年末,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莲鹤方壶终于走出了阴暗仓库,焕发了新生。一件被调往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藏河南博物院,均被视作镇馆之宝

1992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多位专家评定,更将其进一步确定为国宝级文物(一级甲)

莲鹤方壶,硕大的器身,飞扬的风格,它融合了去陈迎新的时代气象,标志着商周青铜器的重要转型。无论是精美的纹饰还是灵巧的形制,至今在中国的青铜时代熠熠闪光,无愧为是一件国之珍宝!

而更重要的是,莲香千载,鹤鸣中原,莲鹤方壶承载着葳蕤蓬勃的春秋气象。它的肩上吹拂着悠悠郑风,风上装点着华夏文明温情而耀眼的星光,至今点亮在无数中国人的心头!


我是作者@史徒行者阿伦,欢迎关注我,分享走心历史,品鉴宝藏文物

凡是过往,皆能打开序章!

近期精彩内容,欢迎阅读:

杭州浙博镇馆之宝!撞脸三星堆,全世界仅此一件,藏3大未解之谜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致谢,侵删

张大千的画多少钱

古董鉴定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