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揭秘唐朝状元柳公权的传奇人生

03-01

揭秘唐朝状元柳公权的传奇人生

​一、柳家的书法迷

​大唐帝国京兆郡有个华原县(今陕西耀县),县里有个柳家。一家之长柳正礼,官至邠州(今陕西彬县)士曹参军。他的两个儿子柳子华、柳子温都做过州刺史一类的官。在华原县,柳家还是颇有名望的。

​柳子温娶崔氏为妻。崔夫人病亡,续娶薛氏。子温有三个儿子:公绰、公权、公谅。长子柳公绰,字起之,聪敏好学,稳重谨慎,动循礼法。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方18的柳公绰参加德宗皇帝在宣政殿主持的制科考试,连中“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科是选拔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之士的;“直言极谏”是考拔敢于直言、勇于劝谏之人的。四年后,他再次参加制科考试,又登“贤良方正”科。公绰官运亨通,做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之类的高官,为官廉正。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病故,诏赠太子太保。《旧唐书》卷165、《新唐书》卷163有他的传记。

​柳公绰是柳氏子弟中以官位光宗耀祖的一个。


​弟柳公权,字诚悬,生于代宗大历十三年(778)。柳公权也极聪敏,酷爱书法,《旧唐书》卷165《柳公绰传》附有他的传记,说他“志耽书学”。这“书学”,译成今文,就是书法学问。迄今在他的故乡还流传着一个他学习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他的字已成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个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柳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字,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风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这字好象我担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里看看去吧!”

开初柳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象骂他,就决定到华原城里去看看。华原城离他家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原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原城寿门,见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畸形的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头没有说假话,惭愧极了,心想:我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他“噗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您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慌忙放下脚中的笔,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巧混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

柳公权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

现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

始得龙风飞。”

老人对柳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50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8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地大的涝池(涝池,旱塬上盛水的大池子),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远呢!”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才依依不舍地回去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也学宫院体的俊秀妩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中的游鱼,奔跑的麋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融注到书法艺术里去。

这故事虽系传闻,但亦非毫无根据的杜撰。那《旧唐书》不就说柳公权是个“书法迷”吗?

执着的追求,使柳公权的书法精进,真、行、草三体皆独步天下,成为一代宗师,他的书法号曰“柳体”

使柳家闻名海内、名垂千古的,是柳公权的书法。

二、戊子科状元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农历子年,尚书省礼部贡院,进士科开科考试。这进士科是最受看重的一科,竞争也格外激烈。为登科而请托送礼者,历来是大有人在的。

参加戊子科的士子是幸运的:主考官卫次公大人是个刚正不阿、注重真才实学的人。卫次公,字从周,河中郡河南县(今山西太原)人,进士出身。元和三年,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出任主考官,秉公执法。《新唐书》卷164《卫次公传》说他在这科的选举上,贬斥华巧,推举真才实学,不受权贵们的干扰。

这是唐代科举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量才录取中的一科。

戊子科录取进士19人,京兆郡荐举的柳公权高中榜首,荣登状元行列。

柳公权还参加了制科考试。宪宗皇帝亲加策问,录取24人。柳公权中“博学宏词”科。该科是考拔博学能文之士的。中此科的很少,今可考者唯有柳公权一人。同登制科的人中,后来还出了几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象“贤良方正”的牛僧孺、李宗闵等人。

放榜之后,柳公权照例去参加一系列的礼仪,如拜谢主考官大人,参见当朝宰相,出席曲江宴、杏园宴,去慈恩寺雁塔题名等等,极尽荣华。

这年,柳公权正值而立之年。


三、出仕做官

按照惯例,经吏部考试,柳公权被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校正典籍。

有个叫李听的,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家世武将,曾在柳公绰手下做过武官。元和十四年左右,李听出为夏缓银节度使,辟柳公权为掌书记,职司文字事务。

柳公权在李听府中住了一年,京师传来噩耗:宪宗驾崩。他是被侍奉左右的宦官李弘庆杀死的。宦官专权,妄言病死。不久,李恒即位,是为穆宗。李听遭柳公权去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朝贺。穆宗召见柳公权,道:“朕曾在佛寺见过爱卿的笔迹,已思念爱卿好久了。”当即拜柳公权为右拾遗、翰林院侍书学士。这样,柳公权又成了皇帝的近臣。

不久,柳公权迁为司封员外郎。

穆宗朝的政令邪僻,柳公权不满。一次,穆宗问柳公权怎样才能使书法尽美,柳公权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程宗改容,知道这是“笔谏”

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柳公权的官位没有升迁。

与他一同登科的李宗闵已是宰臣了,兄柳公绰写信给李宗闵,说:“家弟潜心于辞赋先帝任为侍书学士,颇类巫祝,羞于为之。乞请换个闲散无职事的官位。”于是,柳公权迁为尚书省的右司郎中,辅佐右丞处理兵部、刑部、工部事务。后来,又做过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很想念柳公权,又诏令他做侍书学士,侍奉左右。随即迁为职掌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备皇帝顾问的翰林书诏学士。文宗很器重柳公权,有次召他问事,烛尽而话未完,文宗便让宫人用蜡泪揉纸点上,继续交谈。柳公权曾随驾游未央宫的花苑,文宗叫辇车停下,顾谓柳公权:“我有件好事告诉你,戍边士卒的军服长期以来不能及时供给。今年二月,春装就发完了。”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道:“光祝贺不行,做首诗吧。”宫人随声附和,要柳公权口吟。柳公权朗声道: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称颂,令他再吟一首,柳公权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成诗,爱卿只三步。”

一年夏日,文宗与学士们联句做诗。文宗先道:“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其他都续了一句,文宗唯欣赏柳公权那句,道:“辞清意足,不可多得。”遂命柳公权将他的诗句题写于殿壁上,字方圆五寸。文宗审视良久,叹道:“钟(钟繇)、王(王羲之)复生,无以加也!”

柳公权虽颇受文宗宠爱,但他却有些“不识时务”。

文宗与翰林院的六个学士商讨军国大事,谈到汉文帝恭俭以为天下先,文宗举起他的衣袖道:“这衣已洗3次了。”学士们颂扬皇上节俭,唯柳公权不做声。会开完了,文宗把柳公权留下,问他为何不吱声。柳公权道:“君主治国,擢用贤良,黜斥不肖,虚心纳谏,赏罚分明,方是大事。穿几件洗了几次的衣服,乃为小节。”

第二天,柳公权和另一个叫周的学士被文宗召去向事,柳公权直言不阿,吓得那周坪直打抖擞。

在晚唐诸帝中,文宗还算贤明。即使他也觉得柳公权未免有些过分了。他打量着凛然正气的柳公权,说:“爱卿有诤臣之风,可做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是个谏官,官位比中书舍人低得多。

柳公权因直言极谏而被贬官。

但他一如既往,并未从中汲取“教训”

​开成三年(838),柳公权出任工部侍郎。文宗召他进见,问:“近来外面有什么议论没有?”

柳公权道:“郭旼领宁节度使,论者多有藏否。”“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叔父,在官无过,从金吾大将出镇宁,有什么可议论的?”文宗不解。

“郭旼确实是勋将老臣,”柳公权道:“但有人说郭旼献二女入宫,才得到这个官,有这事吗?”

文宗急忙分辨:“他女儿是来拜见太皇太后的,哪是献入宫的?”

“瓜田李下之嫌,怎能家喻户晓?”柳公权道。

文宗随命郭旼的两个女儿出宫回家。

柳公权的官位升为学士承旨。居此官者,位在诸学士上,凡军国大政,皆可发表自己的意见。

开成五年正月,年方33的唐文宗驾崩。李炎即位,是为武宗。

武宗皇帝不喜欢柳公权,罢了他学士承旨的官,迁为中书省的一个顾问官——右散骑常侍。官位虽也很尊贵,但无实权。后来,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琪荐举柳公权为集贤殿书院学士。集贤殿书院属中书省,负责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柳公权以学士的身份主持书院事务。

这事引起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德裕的不满。

李德裕,字文尧,赵郡(郡治今河北赵县)人,父李吉甫是元和年间的名相。元和三年戊子科考试,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等指斥时政,攻击当朝宰相李吉甫。长庆元年(821),李德裕揭发李宗闵在科举考试中营私舞弊。这样,便形成了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两党相互攻计,势若水火。武宗即位,李德裕从淮南节度副大使入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崔琪同为宰臣。崔供属“牛党”,与李德裕有隙。

尽管柳公权也是戊子科的,但李德裕很看重柳公权。谁知,当崔琪荐举柳公权后,李德裕敌视崔琪,便拿柳公权开刀,把他降为皇太子的管家——太子詹事,旋改侍从规谏皇太子的太子宾客。不久,加官金紫光禄大夫,再加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柱国正二品,都是虚衔。他还被封为开国县公,食邑2000户。

做了一个时期的太子官后,柳公权出任门下省的右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接下来,做过最高学府国子监的长官——国子祭酒,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尚书。

会昌六年(846),武宗死,李忱即位,是为宣宗。柳公权已近花甲之年,不堪吏职,便出任教导皇太子的太子少师。入宫谢恩,宣宗召他上殿,叫观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润笔,让柳公权给他写三张条幅。柳公权大笔一挥,写真书10字,“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写行书11字,“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写草书8字,“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宣帝看了大加褒扬,赏赐锦采、银器等物。

柳公权年事已高,神志渐昏。大中十三年(859)正月初一,百官朝贺宣宗。年已81岁的柳公权忘了自己的身份,居然第一个去祝寿,寿辞也多有不当。执法的御史弹劾他违礼,罚了一季的俸禄。

就在这年八月,宣帝病亡,李漼即位,是为懿宗。柳公权迁为太子太保,不久便以此官退休。


柳公权书法

四、爱砚笔图书不重钱财

柳公权书法出类拔萃,做官也算顺当,但不会理财治家。他的字写得好,公卿大臣家死了人,没有他写的碑铭,便认为是对不起死者。少数民族入朝,都另带一笔钱,标明“此买柳书”。他靠写字得到的钱,一年便有上亿文,都交给仆人海鸥、龙安保管,他俩便合伙偷窃,给主人留下的寥寥无几。·柳公权曾收藏一筒银杯等酒器,封条完好,杯子却不见了。他问海欧,海欧道:“不知道怎么就没有了。”柳公权笑曰:“银杯羽化了!”再也没说别的。

柳公权珍爱的,唯笔砚图书而已。这些东西都是由他自己收藏着。他评论砚,说青州(今属山东)产的“石末砚”天下第一,用此砚研墨,墨易冷。绛州(今山西新绛)产的黑砚次之。

在《诗经》、《尚书》、《左传》、《国语》、《庄子》上,柳公权下过苦功,潜心钻研,造诣很深。每解释一个意思,必广征博引,融会贯通,写上数十百言。

他精通音律,却不爱听音乐,说那东西听了令人骄息。

咸通六年(865),柳公权病逝,享年88岁。

宠物店最好的加盟商

银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