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冬花
提笔写这个笔筒的时候,笔筒的故事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笔筒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文房用具被世人所熟悉,但是明清两代的笔筒各有千秋,各有独特。
笔筒是文房用具中用来插毛笔、钢笔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性,更颇具艺术性。笔筒的出现已有百余年历史,可见在文人学士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明清笔筒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笔筒大量出现在明代的中晚期。传世中有竹木、瓷质、漆器、象牙等珍贵材质。虽然明代的笔筒以竹木材质为主流,但是其他材质各有千秋,也占有一席之位。
竹木笔筒多见明代万历时期。竹木也是最佳题材。
明代瓷笔筒多见于崇祯时期。
青花瓷的淡雅之风搭配细工雕刻,精巧绝伦。
明代以永乐、宣德、嘉靖、万历四朝的雕漆笔筒最为多见。
清代还有玉、紫砂纷纷出现。笔筒装饰山水、人物、花鸟,独具艺术魅力,展现时代傲人风姿。
清代瓷质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多个品种。尤其是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亲自设计笔筒的样式更是标新立异,惟妙惟肖。
玉质多见于清代,数量很多,造型各异,精美无比,造办处还专门雕制皇家御用笔筒,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笔筒是我国特有的文房四宝文化,需要我们后世的继承和发扬。
我的笔筒与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是我七十年代跟父亲上学时常见的最熟悉的伙伴。
竹子笔筒陪伴了父亲在大荔县广播站负责编辑部工作半个多世纪。
竹子笔筒是明清的雕工,有人物、常年松、云彩,是父亲不离不弃的文房工具。
看到笔筒,仿佛是父亲的化身,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件宝中之宝。像是父亲和我对话,他告诉我:“这是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留给你的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啊!几十年岁月的洗礼。今天看见昔日的笔筒依旧完美,是两代人共赏的文物,是父亲留给我一种热爱文化的精神,是社会的财富。
作者简介:李冬花,民间收藏家,大荔家忆博物馆馆长,大荔诗词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