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揭秘李叔同创作《送别》背后的故事

03-12

揭秘李叔同创作《送别》背后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了世间的繁花似锦。而奔波所有光阴,有人结局如愿以偿,赢得了所有香车美女,也有人中途折戟沉沙,黄粱一梦。

可是这世间终究有一种人,他们生而孤独,追求着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东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寻求内心最真实的平静,返璞归真,用一生去寻找内心最真实的热爱。

这个人就是著名音乐家李叔同,你可能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你为他写的《送别》而潸然泪下,当那一句“长亭外,古道边”在耳边响起时,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好景,更与何人说,那种离别的哀愁马上萦绕心头。

李叔同的一生永远在追求自己的宁静,他热闹过,但是最终如同陶渊明归隐山林一般皈依佛门,遁入浮屠。

幼年苦读,内心自卑。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这家世代书香,祖上经营者盐铁生意,家境富足,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巨富。

李书同的父亲李世珍自幼苦读,在同治四年考取进士,一直在京城做官,最后做到了吏部主事,但是最后辞官回家,继承家业,一心经商。可是李世珍偏爱诗词和书法,熟读四书五经,广交了很多文人朋客,给李叔同的成长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于这个别人嘴里厉害的父亲李叔同是陌生的,因为在自己总角之年的五岁父亲便去世,李叔同似乎还记不得父亲的长相。

可是他肯定记得,父亲去世的葬礼肃穆庄严,来了很多人吊唁,包括当时朝廷重臣,著名的封疆大吏李鸿章便亲自来祭拜自己的这位好友。

李叔同的幼年很是刻苦,每天必须熟读四叔和讲义,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李家是出名的书香门第,对孩子的管教也自然严苛。李叔同的童年就在这样苦涩的书卷中度过,他的天性被禁锢,后来的他始终觉得自己的童年是那么压抑。

关于压抑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自己的母亲,李叔同是个出名的小子,从小和母亲长大,母亲对他关怀备至,父亲去世后,她母亲作为最小的老婆,毫无家庭地位,被其他几个姨娘排挤。

李叔同的童年是那么拘束,每天读书写字,背诵经文。

可是严苛的教学却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同时孤独的童年使他内心细腻如丝,敏感而丰富,这些大大的帮助了他日后的文学创作。

初次成长,选择热爱。

一直李叔同15岁, 每天枯燥的日子让李叔同快受不了,他开始选择书本以外的知识。他开始喜欢上听戏,听京剧,甚至有时候自己会上去客串几个角色。

那时候他开始脱离家庭的管教,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成了铁票戏友,经常出没剧院,李家少爷的身份也让他格外受尊重。

无独有偶,当时的爱好也同样深深的影响到了李叔同,那时候李叔同成为了一名颇有才气的文艺青年

偏偏才子,定有可怜的佳人陪伴。

经常看戏的李叔同和一名戏子走的很近,这位身段曼妙的姑娘叫:杨翠喜。杨姑娘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可是因为开朗善良的性格,赢得了少年李叔同的中意。

彼彼佳人,我见犹怜。

李叔同常常陪杨姑娘看戏,有时候提出很多建议。两人招朝暮之间,因为身份的诧异,两个人的事被传的沸沸扬扬,很快被家中的长辈知道。

戏子在李家人眼里完全属于下三流,怎么能攀上李家的高枝。很快两个人的被家中棒打鸳鸯,因为家中拿固执的李叔同没有办法,熟手束手无策,只能从戏子开刀,很快杨姑娘被买进宫里,两个人隔着宫墙,如同两个世界,年轻的李叔同无能为力。

那时候,离开这个家庭的想法深深扎进他受伤的心中,可是自己身无长物,挣不了钱,更不想母亲和自己在外面受苦,迟迟没有离开。

于是李叔同只好走出家门在外求学读书,来尽量避免家庭。

因为自幼熟读经书,良好的文史底子使李叔同在书院中出类拔萃,可是和自己早就厌烦的国学相比,另外一种爱好更加吸引李叔同。

那就是音乐,这一次李叔同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音乐。再分家后,能够自由支配钱财的李叔同马上买了一架钢琴。

那时,他年轻,有志之士,热爱音乐,选择热爱,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后来日本留学,学习自己专业油画之余,李叔同创办了春柳社,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话剧社团,先后出演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蝴蝶》等名剧。

从此李叔同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创世人之一,成为近代影响中国话剧发展的第一人。

在东京话剧剧场里那个成熟的李叔同常常想起少年时那个爱听剧的少年自己。

在创办话剧社的同时,李叔同先后填词了很多歌曲包括《早秋》《悲秋》等,那时李叔同依旧文章名满天下,声明显赫。

追求宁静,剃度出家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中剃度出家,取名演音,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和他一生热爱的戏剧和音乐有关,从此李叔同彻底告别凡尘,正式出家。

出家之后的日子,李叔同依旧没有放下自己的热爱,他先后去到很多地方,游历山川,拜会名家,并且编著了多本佛家书籍。

那时候他收了自己日后更加知名的弟子丰子恺,丰子恺热爱美术和音乐,在自己老师的教导下编撰了《中文歌五十曲》,最终丰子恺收到师傅的影响也遁入空门,同时为自己主持入门仪式的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的晚年,一直在做自己的喜欢的事,他热爱音乐,写曲作词多首,被丰子恺誉为中国近代音乐第一人。他热爱美术,晚年培养了多名画家,传授心德。

自己作为僧人,直到晚年依旧吃素,潜心研究佛经。

直到很多年后,李叔同依旧是不得不提得近代艺术家,涉猎范围之广包括,音乐,戏剧,美术,书法,教育,佛学研究等多项,随便拿出其中一项,也足以被世人称奇。

如同李叔同得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如禅,要宁静下来思考自己,人生如浪,大浪淘沙,在这热闹的世间,追求自己的热爱,一旦找到,义无反顾,不在辜负。


作者:唐海峰,西华大学大二在读,青年作者,《读史》专栏作者。初中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见于《诗歌月刊》《星星》《长江诗歌》《西南作家》《高中生语文周报》《华西都市报》等刊物,曾在《读史》等公众号发表历史随笔,单篇评论阅读量破万,转发数百次。出版诗集《山谷里鸟声回响》。

火车上宠物怎么托运

万历通宝光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