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组椅子,以十二生肖为题材,12件成堂,款型原出颐和园澹宁堂,在明式家具及清宫家具中仅此一例。
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北京颐和园澹宁堂都会如期向公众开放,这里陈列着颐和园收藏的明清家具珍品。
其中有一对紫檀的椅子,靠背板镶嵌着瘿木,一个雕着虎,一个雕着羊,在所有椅子中格外显眼。
这样的椅子,在过去都是成堂地出现,我们可以断定的是,这组椅子应该是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在文物出版社《颐和园藏明清家具》一书中有相应的著录记载。
除上述虎、羊两只外,在胡德生先生主编的《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家具卷》中,也提到尚有一把兔椅,如此一来,这堂家具应该至少有三件椅子存世。
此例座椅为紫檀木制,与明式家具的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等造型不同,是非常典型的清式扶手椅。
这种扶手椅是入清之后逐渐兴起的一种式样,结构与前代的扶手椅不大相同的坐具。它是清代家具中最流行也是传世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
从结构看,这种清式扶手椅是由屏风式罗汉床和宝座演变而来。
清康煕年间的绘画《放鹇图》中有一小宝座,三屏风,有束腰,结构和风格都与后来的屏风式清式扶手椅相似,这就是清式扶手椅的前身。
清式扶手椅的特点是:椅子下部为有束腰的杌凳,上部为屏风式靠背和扶手,靠背、扶手和座面均相互垂直成90度,上下两部分用类似罗汉床的走马销相联接。
使用时,成对椅子中间置茶几,摆放于大厅两侧,或置于堂屋当中的方桌两旁,往往是不轻易挪动的固定性陈设,适合于宾主礼节性会见、正襟端坐之用,其社会功能显然优先于其使用功能。
扶手椅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其造型式样多变,数不胜数,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工匠们就造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和变体,雷同的却极为少见。
多年来,海内外的收藏家、博物馆搜集了难以计数的明清家具,但至今仍不时发现前所未见的奇特品种。
我们今天介绍的这里生肖椅就是一个奇特的品种。
十二生肖的题材,想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圆明园流失的十二兽首,但是在家具上的使用几乎不见。
如果将12生肖同时放在一件家具上,画面很难协调,它不像八宝纹等可以在同一背景下,顺序穿插其间。
所以只能将12生肖拆开,分别雕刻在12件家具之上。
我们对于家具的传统认知,8件成堂,4件为半堂,而12件成堂在整个家具史中,体量庞大,应只此一例,此奇特处之一也。
此椅第二个奇特的地方在于,用料奇特。
该椅的靠背及扶手看似空灵,其实是用完整大料锼挖而成,硕大的如意云头状搭脑及扶手的两道弯弧由一大块料整削而出,这就让人很是惊讶,这么的一块料,只做一个搭脑。
同时,靠背和扶手还采用小料攒接拐子,“拐子”部件的攒接做法对上部大搭脑的削材进行了充分利用。
也就是说,这件扶手椅,在制作上实现了大材的阔绰、中材的秀雅(椅腿、座边等)、小材的多变应用,并且融合得非常完美。
此椅第三个奇特的地方在于,用瘿木浮雕。
一般情况下,文人家具对瘿木的用法,就是体现瘿木的特殊纹理,表达特殊的文人品味,这件椅子却在瘿木上雕琢,浮雕十二生肖、山石、花卉纹饰。
当我们耐心审视造办处工匠的高超技法是,这些往往要比华丽的造型和名贵的木材更加重要,也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样是一门艺术。
这把椅子就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水平。
作为宫廷造办处第四代传人,北京晋京坊的老师傅们2002年曾受颐和园管理处邀请对所藏的十二生肖扶手椅进行修复。
在家具拆解修复中,他们叹服于这高超的技艺,特将此技法熟记于心,同样用高超的技法复刻出来。
对于已缺失的生肖座椅,他们潜心研究、考证,查阅参考了清宫其他类型藏品中的动物造型,完整复制了这套十二生肖椅,将完整的一堂展现在我们面前。
晋京坊复刻的十二生肖椅,框架选用红木(黑酸枝)制作,背板及两侧扶手中央镶嵌瘿木,背板及扶手内侧雕刻生肖图案。
首先在色泽审美上保留了原款器型的视觉审美格调。
背板的如意形搭脑,系由一整块木锼挖而成,用料奢侈,做双劈料效果,细细品味,方能感觉到古朴沉穆中透出的玲珑隽秀之气。
瘿木花板周边的拐子纹构件,由四个部分组成,采用了清式家具常用的“钩子”,即拐子纹,以短料攒接成而成,结构合理、透空且坚固,简洁通透。
“钩子”是节省材料的好部件,既能增加成品的装饰度,也是将削下来的小料进行充分利用。
椅座面攒框镶面板,细心的匠人将伸缩缝留到了座面靠内的一段,既不影响美观,同时给面板留下了伸缩换气的空间,不至于面板涨裂。
座椅下盘方正稳健,气度巍峨,仍有明式遗风。
冰盘沿下接束腰打洼,四面牙板雕下垂的如意云头,做工精细,气度非凡,玲珑大气。
牙板与方腿圆角相接,边缘起阳线,底足内翻收回纹马蹄,落在托泥之上。
底部四角靠底足托起装龟脚,曲线优美流畅,简洁中富含变化。
整堂座椅颜色搭配典雅文静,雕刻凸显,组成十二把椅成堂。另配茶几十只,其做工风格与座椅相同。
同样是十二生肖的题材,圆明园的十二生肖水龙头由于承载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加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更为大众熟知。
而对这样一堂真正能代表清宫传统艺术,同时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的艺术珍品,我们投予的目光实在是太少太少。
所幸,晋京坊的师傅们把当年的盛景向我们还原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