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 10:52 | 掌上绍兴客户端
“这个叫‘富春江畔’,这个叫‘年年有鱼’,还有这个叫‘十八相送’。”今年74岁的黄幸生饶有兴致地在他的“雅致堂”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瑰宝”。
他口中的“雅致堂”,其实是坐落于嵊州市石璜镇上的一间其貌不扬的电器修理铺。不过,到过店里的人们都会意外地发现,这里放着几台电视机、几只收音机,的确是一个修理铺,但是各式各样的石头和根艺作品足足占据了店铺的“半壁江山”,他声称为“非卖品”,与大街上充满着商业气氛的店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黄幸生介绍,除了店里,他的家里也堆满了各种石头和根艺品,小如汤匙,大至百斤,其中石头有1000多块,根艺品有百余件,每件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来源都有它的故事。
黄幸生
机缘巧合结“石缘”
1978年,黄幸生因学得一手修理电器的手艺,在改革开放之初便在石璜镇上开了这家小店。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写了他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他携妻子到石璜江畔散步。回家时,他随手捡回几枚鹅卵石把玩,谁知这一捡,竟然捡回了他对艺术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刚开始时,每得闲暇,他便到附近山上寻觅石头,后来干脆上午干活,下午就骑上自行车、带上编织袋四处寻石。30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嵊州和新昌的山山水水,栉风沐雨、肩扛手抱,不小心还曾落于水中。
修理铺开成了“艺术馆”
回忆起这几年的寻石之路,最让黄幸生印象深刻的便是十几年前的大年三十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在江边寻石,看到江中有一个小岛,孤立中央,便想着去上面看看。”黄幸生说,当时恰好江中有一艘小船,他便撑船而过,但由于过于专注于寻石,回来时发现船已漂至下游。看看四周寂静一片,无奈,黄幸生只能顶着冰冷的江水游泳返回。骑车到家时,全家都在等他吃年夜饭了。
对奇石怪石,黄幸生自有他的一番见解,“奇石出自天然,历经千秋万年,不经人为加工,这是奇石的鲜明特点,因此更显珍贵。独一无二的特性也决定了任何一块奇石都是不可再生的孤品,自然界里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
因石牵线喜“根艺”
除了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石头,还有这一桩桩树根也是黄幸生的挚爱。也是因为石头,黄幸生还与“根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10年前,黄幸生如往常一样去山中寻石,他告诉记者,很多人以为河边、溪边石头较多,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往往就在山中浑然天成。巡至一山间峭壁,他见到离山脚5米处有一凸石,颜色深蓝,形如长刀,便试图上前将其凿下。可是在作业过程中,险些出了意外。“当时这块石头还连着一根树根,已经枯死,石头一撬动,连树根一起拔了起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幸生还有些后怕,但他惊奇地发现,这树根仿佛与石头融合一般,犹如一截刀柄,缠绕在尖石上。“真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石与根。”喜出望外的黄幸生从此不再局限于对石头的钟爱,他又开始沉迷于根艺。
老人收藏的石头
随着采沙场的逐渐减少,黄幸生已经很少再去河边寻石,而是将精力花在了寻根上。“根艺作品就是根据树根的形状去创作,所以根雕艺术讲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黄幸生说,为了创作出好的根艺作品,他经常在家里翻来覆去观察、琢磨。创作一件作品最短也要花半个月时间,最长的要好几个月。10年时间算下来,大大小小的根雕黄幸生做了100多个。
猛虎下山
持之以恒收获多
尽管黄幸生的石头和根艺与专业人士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老人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他表示,自己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陶冶情操。“有人愿意买我的作品,是对我的肯定,但我做这些作品不是为了卖钱。”黄幸生说。
每次得到奇石怪石,黄幸生总是顽童般地高兴,并废寝忘食地寻找珠联璧合的天然树根,随后牵肠挂肚地取名字。如今,在他的“雅致堂”里,有黄蜡石、草花石、玛瑙、彩色石等30多个品种,树根也是千奇百怪,稍作加工便是一只黄鹤、一头猛虎、一幅山水图、一尊弥勒佛,取的名字也是非常有雅兴:富春山居图、魂游西厢、寒江钓鱼、夜泊枫桥……
如今,虽然已年过古稀,但是黄幸生仍然对石与根情有独钟,一有空暇时间便往山上跑。他说,虽然寻寻觅觅大半辈子,吃了不少苦,但是晚年生活里能够看着这些作品,和子孙后代讲讲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树根的故事,教育他们做事持之以恒的道理,也值了。
(原标题《嵊州一古稀老人“不务正业”,把修理铺开成了 “艺术馆”》。编辑 钱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