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茶商标,茶友们可以说是无比熟悉,但下图下关茶厂使用的这种麦穗型中茶商标,各位茶友有见过吗?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云南普洱茶商标,曾有一段短暂的百花齐放时期。这一时期的种种历史和趣事,我们来看看吧。
1938年,民国经济部的中国茶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和云南省经济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茶公司)。
作为中国茶叶公司的“小弟”,云茶司的董事长直接由中茶司的总经理寿景伟兼任,当选的经理郑鹤春,又是寿景伟的妹夫,因此两家公司走的非常近。
在这种背景下,云茶司生产的各类茶叶,很多时候都直接使用中茶司设计好的商标,但到了1941年,寿景伟辞去了中茶司总经理的职务。
上面没有了大佬的照顾,两家的关系就有点僵了,云茶司也不好继续用着中茶司的商标,开始设计起了自己的商标,这就是这期要介绍的商标由来。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云茶公司的盾牌型标准商标,这个商标由当时的生生美术公司设计,带有浓厚的民国时代色彩。
整个商标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的十二星图案,是蒋经国新生活运动的标识,而下半部分的变形字,则是"The Yunnan Tea Corporation"的缩写。
云茶公司生产的不同茶类产品,使用的商标虽不尽相同,但都是由标准商标衍化而来,如胜利牌云南红茶,和建国牌云南红茶。
而1939年成立的复兴茶厂,由于要生产各类普洱茶,因此也设计了自己的商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复兴牌沱茶,以及福禄寿禧四喜方茶等。
此外,之后由中茶司与蒙藏委员会格桑家族共同出资创办的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因为生产的蘑菇沱紧茶为藏区专供,因此也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宝焰牌。
不过由于印度茶叶竞争力强,而国内茶叶技术相对落后,当年各茶厂生产的各类茶叶品牌,实际的销售情况都不尽人意。
如复兴牌沱茶的原料、压制和包装都问题重重,在主销区宜宾只被列在三等品质,价格排在永昌祥的松鹤牌、复春和的鹰球、成昌的双狮牌等名牌之后。
当时云茶公司驻宜宾的业务代表,还曾就此茶品质量一事,建议各大茶厂制茶时要揉紧茶叶,包装也不能散,为了凸显品牌意识,还应在竹篾上贴上“中茶云南”。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北京成立了新的中国茶业公司,并收编了全国各地的中国茶叶公司,而云茶司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分公司原来都属于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返聘来的茶叶人才,也大多来自旧中国茶叶公司,但与旧中国茶叶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继承关系。
为了表明这种意识,中茶司首先取缔了国民党新运动的十二角星标准商标,而不带有国民党色彩的宝焰牌商标,则被完完整整地继承了下来。
这就是茶友们熟悉的下关宝焰牌了,而大家翘首以待的中茶商标也即将诞生,不过其中的传世经典“大红印”标识,却来自于一场意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52年7月,中茶公司宣布启用新设计的“中茶牌商标“,以取代原先的盾牌型标准商标,造型为八个红色的中字,围绕着一个绿色的茶字。
“八中”商标最早使用在哪款产品上,目前业界尚有争论,一种说法为1952年下关茶厂生产的复兴牌沱茶的内飞上。
不过可能是消息传达有误,下关茶厂在使用“八中”商标时并不规范,在在红色的中字里印上了两支半环绕的麦穗,出现了极为罕见的麦穗版中茶商标。
此外,也许是因为标准“八中”商标是红绿两色,先后要印刷两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云茶公司还曾印刷过一批红“茶”红“中”的“中茶”包装绵纸。
这批绵纸后来被中茶公司代表祁曾培发现,虽然与标准版本不一,但销毁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经上报后,这批全红的商标被批准使用。
这就是最早的红印圆茶的由来,如今的印级茶标杆,当年却源于一次误打误撞的不规范使用,这种历史的巧合性,之后还会多次出现在普洱茶上。
抛开特殊的“大红印”不谈,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茶商标,大多是和其他品牌一起使用的,如上面提到的中茶复兴牌沱茶、中茶宝焰牌紧茶等等。
1952年8月,云茶公司收编原属云南矿业银行的西南茶厂,由于此时公司的商标储备丰富,西南茶厂原先的凤凰沱茶商标就被雪藏了起来。
次年,国内展开了为期三年的“三大改造”运动,到改造完成后,国内所有的茶叶生产,都被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云南只有勐海茶厂、昆明茶厂、 下关茶厂、临沧茶厂等部分国营茶厂,能以中茶公司每年下达的指标生产普洱茶,即“以销定产”。
在这种背景下,期间虽然经过诸多变更,但中茶商标仍然是绝对的主角,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才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普洱茶商标。
如中茶使用的“吉幸”,勐海茶厂的“大益”,下关茶厂的“松鹤”、“苍洱”、凤庆的"凤牌"等等,普洱茶商标迎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时代。
勐海茶厂的“大益”,下关茶厂的“松鹤”、“苍洱”、凤庆的"凤牌"等等,普洱茶商标迎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