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国产碳纤维的崛起:一位卖鱼竿的老人如何打破日美的技术垄断

12-11

国产碳纤维的崛起:一位卖鱼竿的老人如何打破日美的技术垄断

文/BU 审核/张子扬 校正/知秋

在碳纤维领域,中国曾饱受垄断之苦,面对国外碳纤维供应商傲慢的态度,却无可奈何。但在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碳纤维的“第三极”,正逐渐撬动着全球碳纤维格局。

而中国能有这样的突破,竟然与一个卖鱼竿的老头有关。

碳纤维饱受垄断

对于碳纤维,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但其实它早已经深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碳纤维高强度、耐腐蚀度、耐高温度等优越的性能,这让它赢得了“新材料之王”的美称。

如今,小到体育用品、钓鱼竿、汽车,大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都有着碳纤维的身影。

但是,目前全球碳纤维市场大多被日美企业掌控在手中。其中,日本东丽、三菱与东邦三家日本企业的碳纤维产能,就已经占到了全球50%。全球碳纤维产业寡头垄断的垄断态势十分明显。

碳纤维在多国被列为战略物资,对出口都有着严格的管控。在此前一段时间里,中国甚至是被禁运的对象。

如今,我国虽然也能对外采购碳纤维,但却要时常看着供应商的眼色。供应商“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的现象市场会出现,但是我国又无可奈何。

长久以来,“断供”的威胁一直悬在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头上,令人寝食难安。

全球碳纤维发展

与日美相比,中国碳纤维在碳纤维领域慢了一步。

1950年,美国启动碳纤维研发工作。而在1960年左右,日本近藤昭男在碳纤维技术上取得突破,多家日本企业在他的专利基础上,开始推动碳纤维产业化发展。

而我国则在1960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展碳纤维基础研究,比日美慢了一些。而这落后的一小步,则在日后成了一大步。

1970年,日本东丽将各方技术进行了整合。在日本,东丽买下近藤昭男专利、买下同样在碳纤维领域探索多年的日本两大企业的研究成果。在美国,东丽则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携手,二者互通有无。

这让日本东丽在碳纤维领域的研究实现了大跨越。到1975年时,日本东丽在碳纤维领域已经做到了民用,并用到了波音飞机上。

此后,东丽的产品更是成为碳纤维产业的标杆,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中国碳纤维之路

孤军奋战的我国,在碳纤维这条路上要走得艰难许多。

同样在1975年,国产碳纤维无论是性能,还是产能与质量稳定性,都不是日本东丽的对手。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碳纤维领域都迟迟未能突破,民用、军用都被“卡脖子”。

当时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突围已经无望,阴霾笼罩在国人的头上迟迟不能散去。

国产碳纤维的转折点出现在陈光威,光威集团创始人,一个卖钓鱼线的老头身上。

碳纤维在钓鱼竿上也有应用。一方面,陈光威想要打通钓鱼竿产业链上游;另一方面,陈光威了解到我国正大力推进碳纤维研发,决心要为国做点事,因此,陈光威毅然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碳纤维攻关。

为此,陈光威砸了进去了十几年的积蓄,甚至把房子也给抵押了出去。

当时,很多人对于光威集团的研究不看好,国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能研究明白的事,一个民营企业就能行了?

不过,光威集团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2005年,光威集团实现T300级碳纤维量产。

中国几十年来的碳纤维之困,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国产正在崛起

如今,我国在碳纤维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技术、产能不断突破。其中,光威集团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精工科技、中复神鹰、上海石化等企业也都纷纷涌现。

中国建材国内T700及T800级水平的年产万吨的碳纤维生产线,在前段时间正式投产。

12月10日,精工科技表示,公司碳纤维生产线最大年产能为6条左右,能够基本满足当今市场需求。

据《2020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碳纤维运行产能已经占到了全球的21%,达到了3.62万吨。中国被称之为除日本、美国之外的全球碳纤维“第三极”。

如今,国产碳纤维正在快速发展之中。不过也应认识到的是,在高性能碳纤维上我国仍有很大的短板,还需继续努力。

同时,国产碳纤维在产能上还需继续提升,毕竟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十分庞大且正快速增长。

期待我国在碳纤维领域能有更多好消息传来。

巴西龟白眼病

波士顿梗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