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揭秘仿制红茶:如何辨别真假金骏眉

05-23

揭秘仿制红茶:如何辨别真假金骏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金骏眉的造假众多,在圈内并非秘密。

早年间最经典的一版造假做法,是黄芽金骏眉。

所谓“黄芽”,顾名思义,通体上下全部泛黄。

干茶看起来黄灿灿、金灿灿的。

彼时,有不少新茶友被这种黄芽金骏眉骗过。

在部分商家别有用心的编造里,将金骏眉的外观塑造成,茶芽越黄越好,看起来金毫越多越值钱。

殊不知,这是一场骗局。

对照《金骏眉茶》的现行行业标准,金骏眉有着明确外形规定。

“干茶条索,紧秀重实,峰苗秀挺,略显金毫。”

“整体色泽,金、黄、黑相间,色润。”

逐一对照上述白纸黑字的明文规范,不难看出真相。

所谓的黄芽金骏眉,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通体全黄的金骏眉,不可能是正品!

《2》

随着互联网茶圈的发展,各路信息介绍逐渐普及化。

“黄芽金骏眉不是金骏眉”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黄芽金骏眉是早期金骏眉造假的1.0版本。

那当今市面上有不少高仿品2.0金骏眉,外观相似度较高。

能轻松做到干茶条索有黑有黄,显露金毫。

甚至,还能控制在3黄7黑的状态,乍一看外表极具迷惑性。

上一回合在鉴茶时,遇到了这样的素材茶。

远而望之,与金骏眉有着较高相似。

但可惜,它经不起细辨。

将干茶拿到手后,逐一按照试茶流程,慢慢审视。

看干茶,嗅干香。

沸水泡,闻茶香。

看汤色,辨叶底。

逐一将完整试茶鉴定流程,按部就班做下来后。

那款高仿版的金骏眉,早已露出庐山真面目

处处是马脚,处处是漏洞。

《3》

凑近初看干茶外观,条索虽然紧实,但整体偏长。

考虑到真正的金骏眉红茶,存在地域限定。

仅限以桐木村为中心的565平方千米范围的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

而桐木当地的高山茶树,以当地菜茶为主,生出来的茶芽相对细小。

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制茶流程后,做出来的成品不该如此“大体格”。

此外,除了干茶条索细看偏粗偏长外,抓起一捧干茶时也发现了情况不对劲。

因为,那款茶的脱毫问题太严重。

抓了一把茶,手指上立马沾了不少短小、纤细的金黄茸毛。

将一大把干茶条索,倒入白色茶盘后,轻轻拨动。

将堆成小山的干茶条索,轻轻移开后,底下赫然是大片金黄色茶毫。

这对金骏眉而言,多少不正常。

一来,金骏眉的金毫不应该轻易大量脱落。

二来,桐木菜茶芽头表面的茶毫,不会如此浓、密、细。

见此情景,很难不让人怀疑它的树种来历。

譬如,福云六号、福云七号之类的密芽高产杂交树种。

仔细拨弄一番干茶,发现不少偏长的干茶条索底部,带有一截梗子。

很显然,这在采茶时,并非采纯芽。

而是掺了叶片一起采,不然,这截梗子不至于这么明显!

《4》

看过干茶后,正式泡茶。

泡金骏眉,推荐水温是沸水。

拿到一款陌生茶,第一次试泡时,更应该坚持用沸水。

毕竟,沸水能最大程度激发出一款茶的气味、滋味,试茶效果最精准。

简单称了5克干茶,放入盖碗后,烧开半壶纯净水。

水沸,提壶,直接快速打圈注入。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注水接近碗沿后,汤面立马激荡起明显茶沫。

大量脱落出来的细碎茶毫,与茶叶内部的天然起泡物质(茶皂素)混在一起后,汤面起沫明显。

细看下,微带几分粘黏感,视觉看着不清爽干净。

同时还能看出,这泡茶的汤水并不清透。

底部茶汤,微微发浑。

这样的茶汤初表现,有经验的茶客一早就看出里面并非好茶。

《5》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再来细看。

第一冲,茶汤就已呈现暗红色。

茶水表面的茶沫,大约10多秒钟后消散。

但透过玻璃公道杯往里看,内部依旧不清透。

茶水浑浑的、暗暗的,没有明显光泽。

对照正宗桐木金骏眉,这般汤色表面可谓一点儿也不像。

首先,金骏眉的标准汤色是金黄。

金骏眉的原料,只采茶芽,没有叶片。

和绝大多数连芽带叶采摘的普通红茶比,金骏眉本身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不高。

经过揉捻发酵后,金骏眉自身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发酵出来的茶红素也不如其它红茶多。

所以,在金骏眉身上,茶汤颜色是金黄为主。

茶汤过分发红的金骏眉,一看就不正常。

其次,图中这款素材茶的汤色,太低沉。

没有一丝一毫的透亮度。

从暗沉无光的茶汤状态,可以推测出,这款茶的加工期间,经历了不当发酵。

大量的茶黄素,遭受破坏,导致整杯茶完全没有金黄、橙黄的正常汤色。

同时,发酵出来的茶红素,大量转变为茶褐素,让茶汤肉眼看着低沉无光泽!

最后,简单归纳一下。

看到这样暗沉无光的茶汤时,喝茶胃口颇受打击。

即,看起来就让人没食欲。

何况,从制茶角度看,发酵不当,茶褐素生成过多的红茶,毛病多多。

由于内在茶味受损,它们往往鲜爽清甜感消失,喝起来容易出现闷酸味,茶汤不醇,味道空。

联想一番前面的“脱毫”与“汤浑”特点。

试茶期间看到这样的茶,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它绝对不算好红茶,不适宜贸然喝下肚。

《6》

从前面的试茶细节,已经可以得出结论。

为了补足鉴定素材,将头道茶放在一旁后,继续往盖碗内注水。

第二冲注入沸水后,没有着急出汤。

因为已经不打算喝,这一道的目的很明确——直接闷。

通过长时间闷泡,将紧紧包拢在一起的条索,彻底泡开。

等了大约3分钟后,再看向盖碗。

碗内的红茶,已经露出庐山真面目。

泡开之后,里面清晰可见大量叶片。

而茶芽的占比,极少。

这一幕足以得出板上钉钉的结论,这100%不是金骏眉。

茶圈内,金骏眉作为高端红茶代表,它的名贵之处在于需要动用七万、八万颗茶芽才能制出一斤成品。

在2005年前后才创制成功的金骏眉,填补了制茶历史上的一项空白——用芽头加工红茶。

换言之,金骏眉的制茶原材料,是纯粹的茶芽。

反观今天遇到的这一款鉴茶素材,泡开后含有大量叶片。

这相当于连门面功夫都没有做全,凭什么敢冒充金骏眉?

将本篇鉴茶心路历程看完后,茶友们下一回再遇到让自己拿不准是真是假的金骏眉时,不妨注意对照。

通过细节,不难锁定真假对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和田青玉图片 真品

巴吉度犬智商排名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