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大约始于清代康乾盛世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太平,经济富足,文人中的文房四宝开始流行各种独具匠心的造型,这些东西可用可赏,既有文化色彩又有艺术修养体现,后来逐渐的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阶层流行开来,养心、修性、健身,后来经过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中国传统特色的“皇家十把玩”。
那么,这“皇家十把玩”都是什么呢?
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最初称“揉手核桃”,它起源于汉隋,盛行于明清,鼎盛于清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形成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并且亲自操刀核桃雕刻,故有野史“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流传民间。
手捻葫芦
“壶”、“卢”原本代表着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外形和用途都与之极为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 、“卢”合成为一词,写作“壶卢”,后来“壶卢”传着传着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吉利,驱灾辟邪。屋梁下悬挂葫芦,称为“顶梁”,寓意全家平安顺利。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悬挂,称为“五福临门”。
佛珠手串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用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持咒、念佛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佛珠最早起源于印度人璎珞蔓条缠身的风尚,婆罗门教徒很早就已使用佛珠。佛教徒使用佛珠大概在公元二世纪。
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子的概念起源于佛教,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源于佛祖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入定开悟获得无上的智慧,后人为了纪念改称呼为菩提树。从商业角度来说,任何植物的坚硬小型球形种子都可以作为菩提子来把玩。
和阗真玉
1959年“和阗”改“和田”。古于阗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载,于阗国王自称是毘沙门天(四天王之一)的后代。《于阗国悬记》所记载:早在迦叶佛之时,佛法就盛行于此地。而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异域风采,更使人耳目一新。
紫砂壶
紫砂壶的历史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距今有2400多年历史。紫砂壶器发端北宋,那时的文豪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就留过咏壶名句。
折扇
折扇之名可以追溯到晋代。由此亦可见折扇并非舶来品,而是发源于中国的土产。北宋时从日本、高丽入贡的折扇只不过因其“精致非中国所及”(苏轼语),故在宋文献中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说法。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
烟斗
关于烟斗的起源有种种说法,有说是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后将烟草传入欧洲的产物;也有说是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烟斗;还有说是英国探险家沃尔特根据美洲印第安人抽烟的启示而制成的;再有烟斗是从中国人开始流行起来的等等说法,这原本就体现着一种“绅士风度”探索之中的辩论。
笼鸟
“贝勒爷,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清代贵族多靠军功出身,承平日久,为避免皇帝猜疑,贵族子弟刻意远离武事,转向提笼架鸟、游山玩水,而“扳指核桃笼中鸟”最显悠闲,又不至于给人玩物丧志之感,因此受追捧。
鸣虫
鸣虫是虫之灵,好斗能鸣会入地。斗蛐蛐似乎是贾似道为始祖,老北京人将其发扬光大,美其名曰:“乐战九秋”。末代皇帝溥仪最爱的小玩意儿就是斗蛐蛐,整天都把它带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