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凤凰鱼观赏网

夏日里的特别记忆:与蝈蝈的邂逅

07-03

夏日里的特别记忆:与蝈蝈的邂逅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正月初二,阳光明媚,气温回升,水仙花绽放,蝈蝈还在鸣叫,幸福在于生活的平和。受访者供图。

本周,接到记者帮读者求助,潮新闻记者全城找寻蝈蝈的同时,得到了浙江自然博物院昆虫研究学者刘立伟等专家的悉心指点,也聆听了很多人的私家回忆(此前报道戳这里)。这其中就有2022年刚退休的大学老师井老师带着蝈蝈周游世界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也许更多的读者能体味养蝈人、买蝈蝈的玩主的趣味所在。

为了让记者能完整地记录这个故事,井老师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蝈蝈乐”。

“冬天的蝈蝈是人工培育的,夏天是野生的蝈蝈。人工培育,在我们行内又叫蚠房。玩蝈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声音。它的声音是用翅膀震动来发出声音。先说说它的声音,‘闷酣’声音低沉又不失响亮,‘亮酣’声音响亮又不觉刺耳。玩蝈蝈的人,都会从这两种声音标准来挑选蝈蝈。”从那天开始,“蝈蝈王”刘家顺就开启了记者的扫盲大业。

他是地道北京人,一口京片子,店铺“家顺虫艺”开在十里河天娇民俗文化城内。

蝈蝈王的铺子。受访者供图。

井老师的第一只蝈蝈就是从这间铺子里挑的,那还是六年前,他专门去了趟北京。

看到店里的蝈蝈都生龙活虎,井老师临走就买了两只蝈蝈带回家。

这位金牌买家和“蝈蝈王”就此结识,仅此一面,后续俩人的交流切磋,买卖都通过网络、电话和快递。

这也是当今大多数蝈蝈买主和卖家的映照,投缘,知人,未必知面。

从那儿以后,井老师每年都找蝈蝈王买蝈蝈。说起来蝈蝈是百日虫,井老师养的蝈蝈一次次突破记录,也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可限量。

“我一般是九月份十月份买蝈蝈,几次蝈蝈都活到了来年三月,能陪我过完年。”井老师说着说着,语调上扬,自我总结,这相当于人类活到500岁了。

把蝈蝈领回家,不同的玩家有不同的玩法。杭州读者魏凯小时候跟着爷爷住在葵巷,白墙黑瓦的老房子。蝈蝈买回来,蝈蝈笼子是吊在屋檐下养的,以至于现在只要听见蝈蝈叫,他就会响起儿时的弄堂和屋檐上的鱼鳞瓦片。

井老师的蝈蝈与众不同,因为主人走到哪都带上它。“我把它放在防寒服里边,它在叫,冬天的车厢里,大家就到处找。有时候带上飞机,突然听见蝈蝈叫,同机的乘客就特别惊奇,不知道是从哪儿发出的声音。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我就悠悠地把蝈蝈拿出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夏天是蝈蝈儿生命力最旺的时候,在冬季的时候怎么会有蝈蝈的声音呢?其实,它的生命力非常强的。”井老师的讲述绘声绘色。

右边的蝈蝈笼好比北京二环的房价,左边的是杭州小户型。受访者供图。

位于刀茅巷珠碧一弄的阿舒面馆老板娘告诉记者,杭州人养蝈蝈,通常喂食毛豆。

井老师常住地也在杭州,他会摸索着喂食,定点儿喂胡萝卜、青菜叶和毛豆,观察蝈蝈吃什么,怎么吃,还给蝈蝈住的地方定期打扫。有好几次,把蝈蝈放桌上,他就去做清洁,打扫完一回头,蝈蝈跑了。

“这蝈蝈跑了是个大事儿,怎么找也找不着。哎呀,这个着急呀。但是也没办法儿,它是个小虫子,爬到窗帘后边儿,或者爬到哪个角落里,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着急也没用。因为换了个新地方,蝈蝈也不叫。可能得等到第二天,它在角落里一叫,我才发现它在那儿藏着呢,然后又把它捞回来。所以我就感觉,小昆虫实际上也跟人一样,一天到晚住在笼子里不舒服,它也渴望自由,它也希望能够出去,自由自在地转一转,有它的诉求,理想和热爱。”井老师的感悟很生动,也很深刻。

去年,井老师买了一只蝈蝈儿,叫铁蝈蝈儿(铁皮蝈蝈)。没想到,从北京移居杭州后,这只蝈蝈死活不叫。

“蝈蝈王说没关系,我再给你一只。他又免费送了我一只。这只蝈蝈,一来就叫,这一叫,把另外一只给逗醒了,那只沉默的蝈蝈也很欢,两只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特别有意思。”井老师琢磨着觉得,蝈蝈跟蟋蟀一样,有斗性,你挑逗它,它就特别快乐,特别快活,很有意思。

言归正传,井老师领着蝈蝈计划出海,那是去年11月的事儿。

这一趟旅行的目的地原本是新西兰。行程攻略都做好了。

临行前,井老师主动向领队报备,“我可以把我的蝈蝈放口袋里面吗?”最后被拒绝了。

虽然没有出国,但活了六个月的蝈蝈跟着井老师杭州天津北京杭州广东转来转去,最终在南澳岛离开了这个世界。

“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蝈蝈了,终究它为我奉献了它的一生。”井老师难受的时候就这么想。

蝈蝈走了,伴着玫瑰花香。受访者供图。

你养过蝈蝈吗?你的夏日记忆里除了蝈蝈还有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宠物知识

渔具包